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苏高教会〔2008〕2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工作小结》

发布:2015-06-07 19:10分享: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文件
苏高教会〔2008〕2号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工作小结
 
在省教育厅和民政厅的领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各会员单位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的支持下,学会基本完成了2007年预定的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召开“建设高教强省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推动我省建设高教强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的深入展开
我会围绕“建设高教强省”已经召开了“高教强省高层论坛”、“建设高教强省:投入与质量”两届研讨会,为了深入研究和推动我省高教强省的建设工作,我会07年8月23日-26日在茅山召开“建设高教强省与构建和谐社会”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葛锁网会长主持,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专程与会作报告,中国高教学会、省社科联的领导莅临指导,140余位高校领导、高教研究专家、学者共提交了109篇学术论文参加研讨。
与会代表围绕“建设高教强省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省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丁安宁博士作了《国家办学环境与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径》的报告;南京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文庠等 14位专家、教授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紧密围绕“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两大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多个角度深入、具体地分析了江苏建设高教强省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为江苏如何建设高教强省出谋划策。大会以后,学会秘书处整理的会议纪要已经发往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和会员单位,提供领导部门和会员单位参考。《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管理》、《社联通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讯》等等报刊杂志分别发表了有关报道和会议综述。
二、围绕有关专题召开了若干小型研讨会和座谈会
1、为了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和指导我省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会于11月23日上午与省教育厅老干部支部联合召开了“学习十七大文件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议由葛锁网会长主持,省教育厅老领导、部分高校领导及部分高教所所长等二十余人参加。省教育厅老领导:叶春生、袁相碗、冒瑞林、胡星善、吴椿、刘迪吉、周稽裘、袁云亭、舒光平等结合江苏高等教育的实际分别谈了自己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在充分肯定江苏省高等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指出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三是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五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如何和谐发展。这些真知灼见秘书处已经整理为会议纪要发往有关领导部门和会员单位。
2、高等教育如何为新农村服务和高等学校如何在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 得到自我发展,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自我发展的要求。我会于8月11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校区培训中心召开了“高校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副会长邱坤荣主持,我会顾问叶春生和三十多位与会的高校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交流了各校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经验、方法、思路和未来的工作计划。在构建“高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双赢局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上取得了许多共识。会议之后,学会秘书处整理的会议纪要已经发往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和会员单位,提供领导部门和会员单位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讯》全文转载了这次会议纪要。
3、为了做好“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工作,我会召开若干关于“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的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和部分高校的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分别召开了若干座谈会,在总结前两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的基础上,起草了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方案和竞赛内容指南等等文件,提交组委会审定以后发往所有会员单位。根据座谈会的意见和要求,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读本》,作为文科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性读本。该书稿已经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三、编辑出版《江苏高教评论2007》
为了有利于我会学术研究研究成果的推广与积累,调动大家参与学术年会的积极性,提高学术研究的层次与水平,继去年出版《江苏高教评论2006》后,今年编辑出版了《江苏高教评论2007》学术论文集。以“建设高教强省与构建和谐社会”大型研讨会论文为主,结合其它小型研讨会提交的论文,经秘书长会议评选,评选出丁安宁《国家办学环境与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径》、杨春生等《论“教育强省”背景下的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蒋国良的《高职教育助拔“农根”——试论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31篇学术论文,10篇短论荟萃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其他论文目录,编辑整理成《江苏高教评论2007》学术论文集,交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四、完成“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开题工作
我省共申报了465项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和我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98项被列为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66项列为我会规划课题。其中18项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学会秘书处按照有关文件和各个课题申报计划,督促各课题组按申报计划开展研究,绝大部分课题组已经开题研究,少数课题已经完成研究并结题。
五、    顺利开展了江苏省第八次高教科研成果评奖工作
按照学会的惯例和07年学会工作要点的安排,我会自2007年3月发出评奖通知后,截止到2007年6月底,共收到申报论文、著作共539项。我会于2007年7月17日至19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评审,评审由16位专家组成四个学科组进行评审。由19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葛锁网任主任委员,丁晓昌、胡金波任副主任委员。评委会于2007年7月19日进行了最终评审。共评审出一等奖5项,每项奖励1000元;二等奖41项,每项奖励500元;三等奖155项,合计奖项201项。共颁发奖金25500元。两年一次的高教科研成果评奖工作由于坚持宁缺毋滥、公平公正等原则,对于促进我省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开展我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普查工作和组织评审第二届全国优秀高教机构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做好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会自11月发出普查和评选通知后,截止到12月,共收到我省120家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普查表和申报表。从普查统计看,全省普通高校基本上已经成立高教研究机构,共有专职研究人员523人,研究经费827.86万元。承担国家、省市和高校自立项课题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784项。
全省高校共计25所申报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由于申报的高校比较多,而且知名专家都在这次申报的高教所内,为了客观评审,这次的专家组由省教育厅老领导、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组成,经专家组评审,共计评出13家高教研究机构作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候选单位,报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评选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对促进我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完成了我会网站升级改版工作
我会网站自2004年9月开通以来,网站访问量不断提高,网站影响力日益扩大。第一年累计点击率未突破3万人次。但截止2006年底,累计点击率已经达到50万人次,2006年全年平均月均点击率在3万人次以上,每月点击率都超过了2004年全年的点击率。我会网站已具备改版提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扩大我会网站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等特定对象,根据学会2007年工作要点安排,经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决定成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网站管理办公室,负责学会网站日常运营并统筹规划学会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改版以后,我会网站共计设置:高教快讯、学会动态、学术研讨、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竞赛专题、会员信息、学术争鸣等等15版,由于内容丰富了,网站的点击率节节攀升,07年全年我会网站的点击率突破50万人次,累计点击率高达100万人次以上。这个成绩与门户网站相比虽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娱乐性的专业性网站是不容易的,在省级学会甚至于全国性学会中都是不多的。对于扩大我会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决赛暨颁奖大会
3月31日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演播大厅召开了江苏省第二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总决赛暨颁奖大会。中国高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副厅长丁晓昌、胡金波,省社科联副主席廖进,省政协教育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绪成、省高教学会顾问叶春生、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省高教学会会长葛锁网,省高教学会副会长邱坤荣,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炳贵,省教育电视台台长顾鼎竞等领导亲临决赛暨颁奖大会,省大学生知识竞赛组委会委员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在决赛结束后,周远清会长和王斌泰厅长接受了现场采访,他们都对这次竞赛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启动了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报名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提高文科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根据07年学会工作要点的安排,07年下半年启动了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
这次知识竞赛原定于07年12月下旬进行笔试。为了让文科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为了便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原定竞赛笔试时间2007年12月9日延迟至2008年3月,截止到12月31日止,参赛学校高达84家,其中包括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本科院校30余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等50余家。报名人数已达34400人。
十、成立江苏当代教育图书咨询中心
为适应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专业、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建设,我会与江苏科技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联合组建了江苏当代教育图书咨询中心。该“中心”由江苏科技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资,我会以无形资产入股,本着服务教育、服务高校、服务教师的宗旨,具体承办高校教材的研究、咨询、中介和出版代理工作。
十一、积极支持和规范二级学会开展各种活动
2007年我会除了积极支持二级学会开展各种正常的学术活动以外,对于研究工作比较好的二级学会给予了少数课题的立项支持。高职研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省高职院校提交的252项2007—2008年高职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认真评审,经研究,同意对其中的15项研究课题我会予以立项。我会国防教育研究委员会也组织了有关专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省高校提交的国防教育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认真讨论,同意对其中的18个研究课题予以立项。
在积极支持二级学会开展活动的同时,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根据我会二级学会的实际情况,参照省民政厅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省级教育社团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并且按照这个规定逐步规范二级学会的工作。
十二、未完成的工作与体会
1、根据07年学会工作要点的安排,还有两项工作没有完成。(1)成立江苏省高教研究室(所)协作组。由于全国高教研究室(所)协作组08年初换届和进一步明确协作组的工作,全国高教研究所室普查工作是12月中旬才开展的,经秘书处研究认为延至08年上半年成立为宜。(2)成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研究认为成立学术委员会不宜草率,应该由秘书处提出初步方案,经过会长会议或者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因此,秘书处已经提出初步名单,在今年年初的有关会议上讨论以后,准备在08年上半年和协作组成立大会上或者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
2、加强秘书处人力资源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秘书处是学会的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学会工作的质量。随着学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逐步增加,急需增加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待遇。由于学会工作的外部条件的限制和经常性经费没有比较大的改善,加强秘书处人力资源建设仍然具有比较大的困难。
3、学会为决策服务没有比较大的提高
学会为决策服务仍然停留在总结汇总研讨会纪要和课题规划阶段,自身为决策服务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没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方面的问题与秘书处没有专职研究人员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二○○八年三月七日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