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高教时空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能否成功奏响?吴岩司长对这个联盟寄予厚望!

来源:“CIQA联盟”微信公众号发布:2019-06-13 13:13分享:

“我认为可能在本世纪前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部曲”应该是从“质量意识”走向“质量革命”,然后达到“质量中国”,这是我们要做的非常重要的战略和天大的事。”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对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如上判断。


那么,这一“三部曲”能不能成功奏响?“今天在座各位都来自学校质量保障部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各位责任重大”,吴岩将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新近成立的联盟身上。


这个联盟就是“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下称“CIQA”)。该联盟由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牵头,得到了全国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专门发函支持下,于6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吴岩并非只是简单回函支持联盟成立,而是在办公室坐了良久,字斟句酌,改了几遍,才最终发出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支持成立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的复函》。


另一方面,为了不耽误自己出席5日下午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他特意对交通行程做了密接的“双保险”安排,专门到上海赶早在5日上午8点,向470余位来自全国各类高校的领导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特邀嘉宾作了题为《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的主旨报告。


“我想首先是祝贺,更重要的是期待和要求”吴岩在讲话中说明,高教司联系的联盟并不少,但给CIQA联盟的复函并非“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东西”,而是蕴含了他对这个联盟的特别期待和明确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在复函中对CIQA联盟明确提出了三项要求:坚持正确导向、积极钻研业务、加强规范管理。


吴岩指出,判断一所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建成,要看是否具备以下6个基本要素,“即有没有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有没有专门的机构、有没有专业人员、有没有定期的监测评估、有没有及时的反馈、有没有持续改进,总之是要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


同时,他强调,“我们第一个提出并推动建设大学质量文化。当中国大学、中国高等教育普遍有了质量文化之日,便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成之时”。“如果质量文化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生意识,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从成熟走向卓越了!


吴岩对联盟寄予厚望,需要它成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成为战略谋划、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学习中国、质量中国、公平中国、创新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联盟努力当好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不要做看客和茶客


吴岩要求联盟“扑下身子做一些求真求用的高水平工作”,他对联盟提出了四个“紧紧围绕”的期待和要求: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革命”,紧紧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紧围绕金专、金课、高地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CIQA任重而道远。


截至5月31日,申请加入CIQA的单位共268家,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本科高校及相关单位223家(含49所“211”工程高校),高职院校45所(含6所“示范性高职”)


大会审议了《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并推举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名单、执行委员会建议名单以及副理事长单位名单。


联盟特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原副局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服务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仕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宏,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陆靖等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邬大光教授被推举为联盟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以一为常务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部长栗苹,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等为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亚东为联盟秘书长


此外,大会还初选了186家理事单位,并推选了97家常务理事单位和47家副理事长单位建议名单。


针对联盟下一步工作计划,CIQA理事长邬大光教授表示,他们准备参考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操作模式,搜集、整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优秀案例,按照教育部高教司的要求积极开展活动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