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2019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孙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面深化“三教改革” 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2019-11-18 17:16分享:

本文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进教授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书记校长论坛上所作的专题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孙进,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法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兰州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先后获得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三级教授,徐州市优秀专家,徐州市十佳文明职工,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淮海战役暨区域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担任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高职高专学报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多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主持部省级科研课题4项,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毛泽东平等思想研究》等专著3部。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学校,在与师生座谈时多次阐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一)欣逢新机遇。全国教育大会指明办学新方向: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为我们加快推进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务院“职教20条”提出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就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构建育训并重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等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紧跟形势,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双高计划”立项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产业对职业教育的渴求以及职业教育传承积淀的优势,汇聚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党委研究“双高”建设,提出了“计划不改,目标不转,力度不减,定力不变”的要求,全校师生集中力量瞄准国际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二)勇担新使命。建筑产业形态的新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对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拉动沿线国家整体建设,潜在的建筑市场非常大,全面超越中国公司在海外修路架桥的传统模式,规模高达万亿美元,中国的建筑企业在非洲的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4.9%;职业教育形态的新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是职业教育基本上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二是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三是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建设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产业转型升级对建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传统的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粗放,人力浪费高,科技含量低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建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的需求量要达到300万人,而目前只有130万人,人才的缺口巨大,迫使我们整个建筑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建筑业进入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二、全面深化“三教”改革的新实践

“三教”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也是核心工程,更是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当中最难而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创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立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1+X证书制度的试点,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重大的改革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中,体现在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中。当前,学校把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

关于“三教”改革的总体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国务院的“职教”20条,主动服务建筑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人才培养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要求,以现代专业群和专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厘清群内的专业关系和课程体系。“三教”改革的具体路径:营造产教深度融合的生态,以专业群为单元,以课程为核心重构资源整合,规划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体系,打造(校企混编、国际混编)2种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开发(公共平台类、技术平台类、专业方向类、个性培养类和德育素养类)5类立体化教材、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3级在线开放课程群,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三教”改革的总体做法:建立课程中心,开发“学习标准”、创建“学习超市”、建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菜单”、构建“学习空间”、推动“课堂革命”,鼓励专业、团队、资源跨界融合,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教师改革。唱好引、培、评合奏曲。“引”:学校六大发展战略的第一大战略就是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择优选聘,既引进学术水平高的专家,也引进现场经验丰富的能手,既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也要考虑国内的、本土的佼佼者,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模式、多层次的引进模式;“培”:实施“师资队伍二维X梯度有序培养方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个人与学校发展统一的重要举措,全面升级“产教双师工程”,制定2个培养方案的主体文件,配套11项制度措施,激发教师攻读博士提升自身能力;“评”:改进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每一个成长节点进行良性的评价,建立成长档案袋,完善师资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客观评价每位教师及教学团队,积极稳妥地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改革、进修制度改革等。

(二)教材改革。构建教材研究、开发、使用、检查、评价的一体化建设体系,开发动态更新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公共平台类、技术平台类、专业方向类、个性培养类和德育素养类5类立体化教材。突出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学校着力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挖掘学校特色文化,打造“军校纪律文化、煤炭奉献文化、建筑质量文化”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着力推进“劳技结合”导向的教学改革,同时将课改成效固化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对所有使用教材的思想性、学理性和实用性严格把关;实现教材形态的立体化,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建成校企“双元”开发服务企业最新需求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平台,打造33部集成在线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教材,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材更新的动态化,以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2个专业为试点,编制了全套14部活页化工作手册式的自编教材,注重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保障了教材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覆盖了全校36个建筑类专业。

(三)教法改革。大力建设三类智慧教学场景,拓展学生立体化学习空间,助力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改革。学校智慧课栈、探究型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等三类智慧教学场景已覆盖全部教学楼,满足线上学习、线下体验和智慧教学的功能需求,实现了服务教师智慧化教、学生泛在化学的目标。建场景:通过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和智慧化教学环境,构建了立体化学习空间,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极大提升地课堂效果。创形态: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讨式学习与团队协作化实践,以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学习效果,打造一批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已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转方式:学校力推学做合一,转变技能培养模式,学校“建筑技术馆”保障建筑类专业全面实现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革命,设计了虚拟实训→模拟实训→实操训练→创新训练四个层次递进式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有效解决了建筑类专业技能实训反复次数多、耗时长、耗材成本高的矛盾。

三、着力推进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

(一)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班子运行状态、学校政治生态、事业发展势态,是加强党对学校事业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班子运行状态: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成立之初,明确提出“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公平公正,廉洁奉公,肝胆相照,坦诚交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50字要求,保证班子良好的运行状态;学校政治生态: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成功组织了江苏职教周、40年校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以及“双高”申报等重大项目,省、市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政治生态给与高度肯定;事业发展势态:学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全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逐年攀升,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学校以正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成长生态。以“信息技术+”“新技术+”方式升级专业群,融合需求侧和供给侧,对接产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遴选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科学序化形成体系。构建公共平台、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和个性化课程体系,突出各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形成网状逻辑结构课程群,实现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突破院系、专业间的壁垒,建立跨专业教学组织,建立专业群内部和之间联系沟通机制,在更大口径内整合资源。依托建设项目和共享资源形成中心,释放潜能,高效合作,建立柔性的群内和群间协同机制。完善学分累积转换机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创建“学习超市”,鼓励跨专业群选课和选课程模块,增强分模块课程组的选课指导和设计“学习菜单”,公开模块课程组的学习标准,提高学生自主选择权,加强学习自主性教育,实现学生“一主多辅”的岗位复合及跨界能力复合,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营造和培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成长生态。

(三)实施“以文化人”工程强基铸魂。学校深化实施铸魂、强基、百花工程,构建“三位一体”文化育人实施体系。系统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中心、工程素质中心和体能拓展中心“三个素质中心”建设。学校40年办学历史中,积淀形成了强调绝对服从、牺牲精神的军校文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煤炭文化,质量第一、创新意识的建筑文化。这是学校把“三个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特色文化育人的根本依托。实施铸魂工程,开展有灵魂的教育:发挥红色文化“爱国、牺牲、奉献”内涵在校园文化中的方向引领作用,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使学生既要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又要成为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强基工程,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首届礼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射艺为载体,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承办全国大学生射箭锦标赛,树立校园品牌新形象,推进中国礼射文化展览馆建设,凝铸和推进中国传统礼射文化研习传播;实施百花工程,坚持以师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大学生龙狮队、垒球队等学生社团在全国斩金夺银,大学生管乐团、教师合唱团、女教工旗袍社在校园百花齐放,汉文化和剪纸等非遗文化与专业融生共长。另外,学校统筹推进教室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橱窗文化、道旗文化、灯箱文化等物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专业文化、课程文化、校企文化等建设;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新媒体作品4次登陆学习强国平台。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将其培养成为“学业有成就、品格有文化、发展有后劲、人生有辉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新时代高职建设类人才培养的“中国品牌”。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