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2019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蒋冬梅:“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博士培养困境调研与分析

发布:2019-12-03 10:05分享:
本文为中国矿业大学蒋冬梅老师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专题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蒋冬梅,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导,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及其管理。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要参加校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高校,即将“211/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的战略部署。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五项具体任务,其中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部分的主体就是博士,博士也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我们国家每年招生的博士大概在8-9万人,每年毕业的博士大概有5万多人,其中70%-80%的毕业生进入高校工作,可见我们国家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是博士生。而高校承担着博士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博士生是高校主要的科研创新力量,因此博士生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很多高校现在存在普遍现象,培养的层次越高,学生生源质量反而越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摸清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积极寻求改进方法,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进行。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分别设计针对导师、博士生的不同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发现博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每年招生的博士生300人左右,每年毕业的博士生200人左右,正常学制内毕业博士生数量不到30%。环境与测绘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典型的大院之一,有理工管三大学科,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近年来博士招生指标较为稳定,保持在每年25个左右,博士生导师数量较为充裕,一位导师平均每年指导一位博士生。博士生指标的稀缺,保证了其可以获得充分的指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正常毕业的博士生不到1/3。所以博士生的“招进”与“送出”数量远远失调,积压很多延期和超期的博士生,造成博士生总量不断推升,质量却在逐年下降的恶性循环,与学校“双一流”培养建设方案中对博士提出更高要求的目标有明显的冲突。因此,以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分析其博士培养过程中的困境,探索博士生培养新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调研方式
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博士生、导师、管理者三类人群角度来理清目前博士生培养情况,对博士生培养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探索突破培养困境的举措。关于问卷的设计,针对导师和博士生设计不同问卷,有所区分。导师问卷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情况,二是导师注重学生的能力及原因,三是导师对于目前博士生培养环节的建议。博士生问卷除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外,重点是从培养环节着手,包括对学校学院软硬件设施满意情况,各个培养环节导师指导与博士生适应情况。同时对学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老师以及兄弟学院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增强对博士生培养认知情况的了解。
四、调研结果分析
博士生导师问卷有效填写22份,博士生问卷有效填写42份。22位博士生导师中,80%以上的老师指导博士生年限超过10年,经验丰富。调查显示,关于师生沟通情况,学生的主动性非常欠缺,一半以上都是导师找学生沟通,沟通方式包括面谈、电话、邮件等。关于导师注重博生培养的能力方面,主要是科研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抗压能力和其他,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方面,这也与国家、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一致。导师对于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指导除了知识的传授,最主要的还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位论文选题的方向和范围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指导。同时,导师也认为,给予学生生活、心理方面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也很重要。从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与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有密切联系,同时兼有导师的指导情况。但是,80%以上的老师都认为,生源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最直接因素,且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大部分导师更偏爱带硕博连读、直博生,尤其是本校直接推免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接触导师相关科研较早,有一定的基础,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跟着老师做研究,能够更快地融入研究团队,同时科研创新的贯通性能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关于目前博士生培养环节,导师们主要有三点建议,一是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增加与博士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三是提倡实实在在的团队培养模式。
42份博士生问卷样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博士,相对来说能够较好地代表当下的博士生群体。调查显示,关于读博的原因,主要为对科研的热爱、高质量的就业,还有一些学生被博士的光环所吸引。据调查,仅有一半的博士生目前有科研成果;70%以上的博士有强烈的出国交流意愿,但限于出国交流的机会较少,只有7%左右的博士生有出国经历;80%以上的博士表示学习压力很大。关于博士培养环节的认知情况,约20%的博士还没能够清晰了解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而依赖导师和相关管理老师的提醒。关于对学校学院提供的软硬件设施情况,大部分博士对于学校学院提供的培养模式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术规范的引领、基础知识点以及逻辑能力等相关培养比较满意,认为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开题、专题研讨、论文答辩等环节能够很好地落实到位;对学院提供的基本的科研条件也比较满意;但是认为在生活和会议交流的补助方面略有欠缺。博士生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学院学校应多关注发文期刊的质量;二是博士生课程少,应更多开设该领域前沿知识相关课程;三是授课方式应以讲授和研讨相结合,并以研讨为主。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博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三大困境:其一,博士生导师负责制明显,指导团队缺失;其二,博士生群体复杂、良莠不齐;其三,博士培养环节冗余,难分轻重。
五、对策建议
最后,根据调研分析,提出四点有利于突破困境的培养对策及建议。第一,推动本硕博、硕博连读、直博生等贯通式培养模式,留住更加优秀的人才。第二,完善培养环节,从严把控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去掉冗余的环节。第三,建立健全博士生团队培养制度。第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推动博士生出国交流。


文字整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华玉珠。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