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企业家精神培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孙昱发布:2021-11-16 13:52分享: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孙昱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JDKT159),课题组主要成员:胡剑虹、黄静 。

    前期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对研究方案进行设计与规划,并搜集和积累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创业研究的资料和文献,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前期的研究及课题论证调研中,也深感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除了加强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素质和创业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课题选择当前国家和政府比较重视的企业家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相应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及实施途径。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研讨和前期相关资料和案例的搜集整理,撰写并发表论文一篇。研究成果《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现状调查,总结出企业家精神缺失对高职学生创业的影响。探索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从“课程体系、平台建设、文化活动、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探索构建企业家精神培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观点如下:

(一)构建多维度的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要丰富,包含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营销学、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开设面向全院学生的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开展以企业家精神为主线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人校之后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规划、选择﹑决策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责任感,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合理掌握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其次﹐将“双创”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开设与其专业契合度较高的创业课程。搜集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生动案例和资料,编写入教材中,潜移默化地用企业家精神影响学生,深化创业认知,帮助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创业营销策划”课程,让学生自发组建创业团队创建创业项目,开展项目名称,标志﹑营销推广等策划活动。将邓建军等大国工匠的事迹引入创业课、思政课等教材中,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最后﹐加大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力度,学院增加了创业模拟竞赛、创业先锋班等实践课程,采取小班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并将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学习生活实践中去。

(二)搭建三层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整合校内外资源﹐围绕“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来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一步打造校内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校创业﹐并开展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与平台里的创业实体开展校企合作,结合专业提供某些岗位的实践平台。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有利平台,让学生能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合作项目,在校就能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行业需求,产生创业项目。通过参与生产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更进一步领悟企业家精神﹐为将来投身企业经营活动打好基础。打造全真性的创业实战化教育,形成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职业技能竞赛在创业实践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作为丰富学生创业实践经验的平台,通过创业项目的探索,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逐步养成企业家思维习惯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借助地方政府资源,发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双创育人功能。2021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暨重点实践(服务)项目的培育,立项重点团队项目5项、一般团队项目12项、立项不资助团队项目7项。组织学生走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参与科技支农帮扶,走进社区街道、工厂车间开展志愿服务和基层劳动。走进革命老区开展历史成就观察﹑社会调研、主题参观,通过红色教育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基层勇于奉献的精神,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阶层生活工作的氛围,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稳固意识形态的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稳固意识形态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抵御唯利主义,端正创业动机﹐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完善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塑造。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党史教育形式。开发党史课程,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当中,利用主体班会和团课的形式,开展党史专题学习讲座﹑阅读党史读本、开展党史知识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电影﹐用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起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稳固意识形态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抵御唯利主义,端正创业动机﹐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完善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塑造。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党史教育形式。开发党史课程,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当中,利用主体班会和团课的形式,开展党史专题学习讲座﹑阅读党史读本、开展党史知识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电影﹐用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起伏状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强化红色精神在大学生创业意志品质方面的渗透,教育学生在创业成才的同时,关心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培养社会责任感,只有国家兴旺、民族进步,个人才能发展的更长久。通过再现历史的方式激起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在真实故事下深刻理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创业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校园广播、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校友﹑新时代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以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和精神规范创业学生的行为﹐用身边的榜样人物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养成诚信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服务、社会支援服务、红色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团队合作、集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他人和社会组织的帮助,让学生学会感恩回馈社会,强化学生的奉献意识。

(四)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保障机制

    高校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共享创业信息和资源。通过讲座、官微等媒介向学生宣传和解读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帮助学生利用这些政策可减少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同时能让大学生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另外,高校还需要加强创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心理服务保障机制,校内设立集创业指导和心理咨询为一体的创业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困境中能正确归因、冷静应对,克服消极心理。培育他们形成自信理性,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万事开头难,尤其在创业初期的磨合期能否平稳过渡显得非常重要,一旦没有撑过去很有可能就以失败告终,这时就需要学校推进后续的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创业学生档案,及时做好跟踪回访记录,了解学生创业规模和情况。学校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学生提供工商注册﹑申请小额贷款等政策指导。加强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和培训,开设创业培训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高校要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进行积极互动,从单一的学习型组织逐渐转变为校政企三方联合的稳固联盟,建立校外创业导师制,定期开展创业沙龙讲座,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充分融合,让企业家精神培育目标明确﹑落实有效。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