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背景下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许洁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背景下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课题编号:2022WYYB010),课题组主要成员:汪少华、刘琼、方佳。
一.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和核心素养发展是我国教育部门近几年来针对提升学科内涵以及人才适应能力而提出的教育举措。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标》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课标》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既有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有机整体。
“职场涉外沟通”位于中心位置,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因为这是高职英语课程与高职其他课程的首要区别特征; “多元文化交流”指向教材内容选择,“语言思维提升”指向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发展,“自主学习完善”指向学生个体学习自主性发展。后面3个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依托“职场涉外沟通”,同时它们也相互交织,不可分离。
在《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下,本文提出了高职英语课程加载人文思政素养培养的课程融合改革思路,以期在进行专业语言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开启相关领域的认知,鼓励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达成人文思政实践的目标。
二.高职外语课程思政设计
《课标》在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如是描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为基础,与本科教育阶段的英语课 程相衔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为让核心素养落地为知识运用赋能,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虑设计高职外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思政课程点建设;从查验知识点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业质量标准的思政课程方法;回到知识学习为全人服务的初心的思政课程内容。
(一)设计要点
1. 提炼思政教学点
教师以培养新标准核心素养为中心出发点,挖掘与课文主旨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思政教学点,既确保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以课文内容为轴线展开思政教学活动,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2. 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
教师主动发挥在思想认识、理论高度和全局意识上的引导作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使思政教学活动具备生动形象的事实基础,循序渐进地搭建思维框架,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归纳出共性,并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解读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新时期的格局意识,探索思政教育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新方法。
3. 探索思政教学新内容
教师牢牢把握与单元主题贴合度高、针对性强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与国家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政新闻,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整体走向,督促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求保持一致,为塑造导向正确、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做好长足的积累与准备。
(二)设计思路
1. 分析新标准核心素养的主旨要义,根据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拆解高职外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大目标,如图1所示,提炼思政主题思想,明确育人分项小目标。
2. 围绕主题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效采用图、文、音、像各种媒体,发挥各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使多媒体之间形成合力,服务于课堂,实现课内课外有效互补。
3. 自主开发文本、影音资料,融入地方文化和岗位需求,编写校本教材,将新标准的核心素养与高职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使之在英语知识体系背景下,形成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三)设计目标
1. 优化教材教学内容,注重课程思政,使多种模态形成协同效应,做到新标准核心素养与高职外语思政内容的有效衔接。
2. 依据新标准的核心素养要求探索教学新方法,更新专业发展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造智慧学习环境,提升信息化能力。
3.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教改项目研究,探索思政教学新内容。
(四)教学设计实践
笔者教学实践对象为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大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学英语A级模拟考试均分为65分,普遍存在英语单词积累量少,口语无法完整表达句子,水平停留在 “哑巴英语”,英文课堂教学难以开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英语学习的痛点是听说欠缺后,授课教师设计了以改革课堂活动为主要手段,加强自然拼读英文教学法的灌输,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中去。如下表所示:
表1.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