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高教时空正文

杜玉波: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坚守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4-02-29 10:30分享:

1706751620939881.jpg

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坚守

杜玉波

(2024年1月31日,上海)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海内外各位朋友相聚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共同参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话“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各位嘉宾、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刻演变,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不断加速。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极大地改变着教育形态、教学模式、科研范式和治理方式。面对数字技术更新迭代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深刻影响,我们要深入思考高等教育的“变”与“不变”,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恰当的“变”实现更好的“不变”。

——数字时代教育形态发生改变,从单一场景向泛在应用跃迁。在传统的教育形态中,教育场景受限于课堂授课、教材学习等。在数字时代,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创建人、物、环境数字孪生体,推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融合,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教学媒介,实现数字教育泛在应用、惠及大众。

——数字时代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从规模化教学向个性化学习升级。规模化教学的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兼顾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为学生构建知识图谱,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度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标准化转向因材施教的定制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数字时代科研范式发生改变,从传统实验范式向智能化科研进阶。传统的科研范式主要依赖实验室研究和手工数据收集,研究者通常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相对孤立的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科研领域的研究效率有了质的飞跃,科学研究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向着开放和协作的方向发展,研究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科学探索。

——数字时代治理方式发生改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治理提升。传统的治理方式,管理手段粗放、信息沟通不畅、决策行动迟缓、资源整合困难。在数字时代,通过人机协同,管理者可以对学校事务进行更加动态、精准的评估和诊断,推动教育治理由经验模式向循证模式转变,以数据促进管理透明化,提高教育决策的透明度、科学性和预见性,实现教育治理方式扁平化、协同化和整体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我们在积极主动适应变革的同时,也应当坚守教育的基本属性始终不变。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不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数字时代,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数字伦理教育,规范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数字素养,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始终不变。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字时代,要把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始终不变。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这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数字时代,能够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科学化评价,从而将美好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真实、更加充分地实现。

——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教育使命始终不变。教育是支撑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因科技而发展。在数字时代,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和技术壁垒,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助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助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数字时代,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努力发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我们要顺应时代变革,优化教育治理。坚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数字教育发展理念,遵循“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行动原则,实现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持续优化教育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不断完善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评价理念与方式的迭代升级,实现数智治理。

——我们要跨越数字鸿沟,保障教育公平。持续增加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对数字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共建开放、绿色、全纳、包容的新型数字校园与数字生态,努力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数字红利。

——我们要重视数字伦理,防范安全风险。加强数字伦理教育,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使数字技术合法、合规、安全地应用于教育领域。规范数字技术应用,建立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完善技术使用和管理规范,明确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使用方式,确保数字技术的安全发展。

——我们要扩大国际交流,拓展合作空间。搭建更加紧密高效的数字教育国际交流网络,努力探索开放科学、开放数据、开源技术、开源教育的实现机制。建立国际性的数字教育平台,凝聚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全球共识,发挥高校、学术社团、国际组织的联动作用,促进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迎挑战,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