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公共英语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研究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李晖、严峻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WYYB030),课题组主要成员:江颖、陈舒舒、赵堂华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试点走向深化,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51所职业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公共英语作为职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国际化素养。然而,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与“学术性”双重属性,对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更需融入职业教育逻辑,构建“语言+职业”的复合能力体系。本研究立足职业本科教育转型需求,系统剖析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旨在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本。
通过系统研究,本课题构建了职业本科公共英语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个多维影响模型,涵盖了制度环境、教师个体、资源支持和社会认知等因素。这一框架和模型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特别是在职业本科这一特殊教育类型中,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研究明确了职业本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核心维度: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从教师个体、院校管理以及社会支持三个层面提升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建议。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职业本科院校优化教师培训体系、改进教学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支持政策,从而提升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提升职业本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学行为的特质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源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是在教学机构和社群中进行的,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不仅仅与教师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相关,还受到教学机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要加强自主意识,发挥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和专业能力。首先,英语教师要顺应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积极响应国家和院校的号召,主动投身到职业本科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感,要意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热情,敢于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英语课堂。其次,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随着语言知识的更新迭代和教学理论的推陈出新,教师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课堂教学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为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打下基础。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形成常态化的教学反思,为自己创造自主性发展的空间。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整合经验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智慧。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阶段,英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客观地审视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改革经验,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职业本科英语课程建设。最后,英语教师在教学之余要主动开展科研工作,走在科研中发展的道路。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有畏难情绪,觉得科研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正向反馈会提高教师的自信,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院校机构要抓住职业本科教育试点的契机,创新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着力构建友好支持型的教学发展环境,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第一,职业本科院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加快研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实践路径。与专业教师团队相比,公共英语课教师队伍比较庞大,可以通过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组成教学改革团队的方式,以实际的改革成效带动全体英语教师投身到课程建设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中。第二,院校机构要尊重和支持教师的自主性,赋予他们专业发展的能动空间。在制定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想法,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学校要及时回应教师教学改革设想和专业发展需求,有协商空间和容错率的院校文化才有利于教师自主性的培育和发展。第三,院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学校层面可以加强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之间的联系,协同推进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英语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进校与教师见面交流或者安排英语教师下企业实地了解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使课程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最后,职业本科院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不能让英语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当前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普遍负担较重,学校要加快扩充教师队伍,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只有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才能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才会关注个人的专业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职业本科英语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具体维度和指标体系,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的跟踪研究。随着国家队职业本科教育的大力推进,2024-2025 年在中西部地区新增了职业本科院校 20 所,我们可以将研究拓展至全国各个地区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增加样本数量和多样性,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同时,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职业本科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差异和特色,为个性化的发展指导。职业本科公共英语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师资领域的集中体现,更是培养 “精语言、懂职业、能创新” 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支撑。本研究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初步揭示了教师在“职业性”与“学术性”双重语境下的发展规律,但随着职业本科院校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迭代,教师发展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将持续增加。未来,需以更开放的视野拓展研究边界。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形成教师自主发展有路径、院校支持体系有保障、社会资源协同有机制的良好生态,为职业本科教育从试点探索迈向高质量普及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